独居老人病殁无人认领、外籍劳工不幸客死异乡,这类新闻并不鲜见。本地有一个民间团体,过去十多年一直默默在为这些贫困者施棺助葬,至今已为百多名死后无人料理后事者办理了丧事。
在丰衣足食的新加坡,依然有人需要他人施棺助葬,今年庆祝成立20周年的崇佛林(Chong Hood Lim Association),平均每个月都会接到一两宗需要施棺助葬的个案。
崇佛林住持吴天德说,崇佛林开始施棺助葬,可追溯到1997年。当时一名泰国籍客工在建筑工地意外跌死,亲人没有能力到新加坡办理后事,崇佛林从一名殡葬业者口中得知此事后,决定为这名不幸往生者购买棺木,并将其遗体空运回泰国,终让他魂归故里。
吴天德说:“我们并不在意死者信仰的宗教、种族、来自哪个国家、因何死亡等,当我们发现他们没有亲人,或是亲人不知身在何处,又或者没有能力办理后事时,崇佛林就会尽力给予援手。” 本着这样的原则,十多年来得到崇佛林施棺助葬的本地人,有华族、有印度族,不仅有寄居老人院的孤苦老人,也有离乡背井到本地工作的多个国家客工,不过当中以本地人居多。
一次施棺助葬,花费约1300元
崇佛林董事会主席沈树荣说,一次施棺助葬大约要花费1300元。这笔不小的花费全部来自于崇佛林设立的“慈善金”,由理事、善信慷慨解囊筹集来的崇佛林“慈善金”,除了施棺助葬,还用在派发红包赈济贫困老人、支持全国肾脏理事会(NKF)和其他慈善活动。
20年前,崇佛林只是设在碧山组屋区的一座佛坛,供奉燃灯古佛。20年后的今天,它占据了芽笼25A巷一座四层楼新建筑。这座全新大楼是将原芽笼25A巷门牌29号和31号两单位排屋拆除后,新建而成,现在统一称为29号。此外,崇佛林在同巷5号也拥有一处产业,那是佛堂旧址,只不过今年正月初三的一把大火将旧址烧毁,崇佛林不得不提前迁入还没有装修好的新佛教中心大楼。
本月19日也就是农历八月二十二燃灯古佛圣寿庆典那天,崇佛林将庆祝双喜临门,崇佛林董事会第一副主席林叁峇兴奋地告诉记者,一是当天举办盛大的20周年庆典,二是崇佛林佛教中心大楼正式启用。举办文化
与礼佛讲座
从最开始选址购地,到两个星期前完成最后内部装潢,新的崇佛林佛教中心建设花费七年,耗资近500万元。崇佛林董事会总务沈壁辉说,为了筹集新大楼建设经费,崇佛林在新佛堂内设立了36尊大佛和398尊小佛,让信众供奉。供奉一尊大佛需费1万5000元香油钱,一尊小佛则需1000元。目前,佛堂内所有的大小佛尊都已有信众供奉,这一举措也成功使得崇佛林佛教中心筹措到所需的建设资金。
董事会希望,新大厦里未来可以添置更多更好的设施,展开更丰富的活动,比如设立照顾老人和小孩的组织,举办文化与礼佛讲座等。
提到未来发展,沈树荣主席再次强调崇佛林一贯的扶弱行善宗旨。他说:“等经费充足了,我们想利用设在芽笼25A巷门牌5号的崇佛林旧址,开设一个中医师诊所,给贫弱病人施医赠药,但愿这个计划能在两年内实现”。”
新加坡联合早报(2011-09-12)